香港這個夏天天氣確實讓人覺得有點辛苦, 下雨時潮濕,天晴時卻炎熱得很,朋友明知喝太多冷飲會不舒服,飯前總是要喝一兩杯冰涼乾白葡萄酒才安樂。市面上大部分白酒的酸度都有一定程度的高,果味豐盈誘人,確是讓人透心涼的良方。好幾個主流白葡萄品種都適合清涼或溫和氣候環境種植,因此這類品種的天然酸度都充足,能有助釀製輕盈具酸爽的白酒,例如法國香檳(Champagne)以及羅亞河谷(Loire Valley)的Sancerre和Pouilly-Fumé區長相思(Sauvignon Blanc)、布爾崗(Bourgogne,即布根地)的夏布萊(Chablis)莎當妮(Chardonnay)、紐西蘭Marlborough長相思、西班牙北部Rias Baixas區的Albarino、法國的阿爾薩斯(Alsace)和德國多區的雷司令(Riesling)及意大利北部的灰皮諾(Pinot Grigio),都是極具代表性的清涼氣候白酒。愛喝紅酒的話,酸度高的例子有意大利奇楊第(Chianti)、巴羅洛(Barolo)、法國布爾崗黑皮諾(Pinot Noir)等等。

 

無酸不好喝

不論葡萄樹的種植環境還是品種,葡萄的酸度對釀製過程和飲用感受都重要,因為酸度低的葡萄汁進行發酵和陳年會較困難,最終葡萄酒會淡然無味,不好喝;固然,酸度過高,酒味亦不會見得怡人,只覺生硬尖酸,並會突顯苦澀味。甜酒中酸度對酒的結構尤其受重視,假如酸度不足夠,酒會流於甜膩,失卻平衡感。葡萄含有的酸有多種,其中最主要的是酒石酸及蘋果酸,部分酒或會有揮發性酸如醋酸,釀酒師處理不當會讓醋酸過多,這會令酒的狀態失衡不穩定,味道會很怪。葡萄酸會隨着果實成熟度改變,剛熟葡萄的酸會高,如果不採收,酸度便會開始下降。酸度愈高,酒的酸鹼值會愈低,可穩定化紅酒中的花青素電離狀況,換言之就是酒的色素更實在;酸鹼值過高,酒色會少紅多藍,色澤會暗啞。無論是新還是舊世界,均有產酒國因天然環境或年份不佳而種出酸度未如理想的葡萄果實,釀酒時便需要加酸或減酸。

釀酒過程中,工作人員會因應需要而調節酒中酸度,其中一項常見的釀酒技術叫蘋果乳酸發酵(Malolactic Fermentation,簡稱MLF,亦被成為第二次發酵),這技術其實並不牽涉酵母發酵過程,嚴格來說只算物質「轉換」,但行內術語向來習慣稱之為「發酵」。MLF是以乳酸菌和適當溫度情況下,把已經完成酒精發酵的酒液中的蘋果酸轉換成乳酸,酒的酸度會同時下降,口感和酒體會增強,適用於部分白酒、一些氣泡酒及全部紅酒。溫和或炎熱氣候所生產的酒酸度不高,或釀酒師想保留最後成酒的清爽特質,便會小心留意存酒的溫度於低水平、加入二氧化硫或進行過濾,以防止MLF的發生。

要感受葡萄酒的酸,我們可以利用舌頭的兩旁或舌底,感受愈明顯,唾液愈多,即酒的酸度愈高。上乘的紅白酒在吞嚥或吐酒後適量酸味仍然縈繞在口中,多練習便會慢慢拿捏到品飲技巧。

 

文:梁淑意

文章引用:http://lj.hkej.com/foodwine/article/id/1358365/%E8%91%A1%E8%90%84%E9%85%92%E9%85%B8%E5%91%B3%E4%B9%8B%E7%BE%8E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肯歐Eurowi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